面临经济“新常态”以及“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如何转型与支持实体经济,浙商银行日前在“全资产经营”方面做了些探索。
在日前召开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介绍,“全资产经营”战略的核心是,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全过程中,加强与银行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的统筹管理与集约经营,推动信贷类资产、交易类资产、同业类资产、投资类资产的多元发展;通过综合经营与业务联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决方案,持续强化面向市场与客户体验导向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以资产经营能力驱动负债,实现各类资产与负债在来源、期限、成本上的战略性与策略性匹配,进而重塑资产负债表,提升市场竞争力。
“全资产经营”是经营战略而不是业务策略,某一类业务的重要性是随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而变化,作为经营战略,不仅指的是业务的拓展,更涵盖前、中、后台的管理和协调,是涵盖从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从资产配置到负债组织、从内部管理到市场拓展的全面、全程协调,综合、互动、均衡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浙商银行的市场角色将从资金与信用中介向资本与信息中介转变,获客渠道将从各条线单兵作战向板块间联动协同转变,业务导向将从持有资产向交易资产与代客管理转变,发展形态将从资本密集向技术密集与智力密集转变。
浙商银行将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客户分成三种类型:
1.需要保障日常流动性的企业;
2.需要进一步发展、转型升级的企业;
3.陷入危机,其贷款被列入为“关注类”甚至进入“不良”的企业。针对三类不同的企业,浙商银行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
如何解决企业的流动性难题?一般而言,企业会想到向商业银行申请规模不等的流动资金贷款。
浙商银行的做法是,通过将企业各类型资产和银行各种融资服务“打包盘活”来增强其流动性。过去,企业可货币化的各种资产散落在各处,银行各条线、各类型的融资服务也处于“无组织”状态。浙商银行将这些资产和融资服务都打包在一个“资产池”产品里,企业可以在这个“资产池”中自由配置和组合资产。这个“资产池”打包的手法,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来实现的。
今年以来,浙商银行连续推出“涌金”系列的池化平台,包括“资产池”、“出口池”等,不仅能为企业盘活存量、增加贷款,也降低了其整体负债和融资成本,也能增加其资金的流动性。通过“涌金”系列的池化平台产品,浙商银行力求打造企业的“流动性服务银行”,这也是浙商银行在转型中拥抱互联网的一个举措。
在日常流动性需求之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需要更进一步发展,实现转型升级。过去,企业要进行转型发展,若要开展新建厂房、新建生产线、技术改造等项目,往往想到的是申请发放项目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或技术改造贷款。
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建立、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不断改变,直接融资大发展、社会化融资规模上升,在此背景下,如今企业转型升级的融资需求更多地通过并购、发债、投资、资本市场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解决。为此,浙商银行也要“因变而变”,通过参与资本市场、资产管理、股权投资等方式来为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服务。因此,浙商银行提出,要打造企业的“直接融资服务银行”。
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世界级难题,针对提款、还款、续贷等“痛点”,浙商银行推出三年贷、随易贷(指循环使用、自助提还款,相当于小企业“透支卡”)、还贷通等特色产品,续贷、还款方式创新类业务的贷款余额约600亿元,在小微贷款中占比近60%。
在向“新常态”转换的过程中,浙商银行更关注新行业、新企业、新企业家。比如,在小微金融战略上,对于新兴的创业企业和创客群体,浙商银行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先后推出3款“双创”贷款;针对新型电商企业,浙商银行则设计推出了4款“电商”客群贷款。与此同时,推进“互联网+小微金融”服务渠道建设,扩充微信、手机APP、网站、二维码等新型服务模式。
在全资产经营战略的布局之下,2015年,作为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的浙商银行,实现了“逆势增长”:今年前9个月,全行存贷款业务同比增长超过3成;总资产增长超50%,表内总资产已突破并稳定在万亿元关口,达到10045亿元。
更多内容请关注专业金融服务平台——卡宝宝网(http://www.cardbaobao.com〕 卡宝宝网同时为您提供更多银行信用卡优惠信息、信用卡指南、信用卡攻略,让您更好地使用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