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信用卡客户信息2分钱就能买一条”的新闻被大家普遍关注。事实上,银行“内鬼”倒卖个人信用卡信息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多地法院也曾审理过类似的案件,本报对相关案件也进行过报道。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防范个人办卡信息泄露呢?这得从个人办卡渠道和流程上说起。
目前,消费者申办信用卡一般通过两种渠道进行—银行柜台和信用卡代办员。通过银行柜台申请办卡,申请人的个人信息都要向支行、分行、信用卡中心等多个环节提交,环节越多,接触到客户信息的人也就越多,一些银行对于员工管理不严,导致这些接触个人信息的员工将客户信息卖给他人牟利。信用卡代办专员则都有繁重的办卡任务,为了完成任务,不少银行办卡员将客户信息互相交换或买卖,比如A银行办卡员将自己手上的办卡信息给B银行办卡员,B银行办卡员将原本只是申请了A银行的客户信息重新填一份,复印一下身份证件,就作为自己完成的任务上交到了B银行。因此,不少持卡人常常会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就多出来不少信用卡。而这种信用卡办卡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的越广,每个办卡员手上的个人信息就越多,不少人为了牟利也会出售给其他中介机构,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持卡人在申请信用卡的时候,都需要填写个人收入,达到一定要求后银行才会批卡。那些有稳定收入、信用记录良好的持卡人,通常都是银行认定的优质客户。这些信用卡优质客户往往就成了银行眼中的"香饽饽",个人办卡信息也最容易遭遇泄露。”银率网信用卡组分析师华明说,要想完全堵住信用卡申请人个人信息的泄露,需要银行完善自己的管理体制,例如不经过信用卡申请人允许,不要私自将申请人信息用于本银行的其他业务销售;同时,对于员工泄露申请人资料要严惩。
不过,对于信用卡申请人来说,要想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不能光指望银行管住“内鬼”,而是要尽可能地减少申请环节。华明建议,申办信用卡最好不要通过办卡员或是银行柜台,而应通过银行官网或是银率网等第三方网络将自己的申请信息直接递交给发卡银行的信用卡中心。这样一方面接触到申请人信息的人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减少纸质信息的留存,能更好地保障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