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作为收费主体,应该履行通知的义务,但大多数储户在办理业务的时候对减免收费的新规并不知情,导致银行收费一直“暗箱操作”,对储户来讲是不公平的
截至8月1日,银行卡免年费及小额账户管理费的政策,已经实行整整一年,但很多消费者对此仍不知情。《法人》记者询问了多位普通银行用户,大部分人不知道年费已可免除,少数知晓者也因要去营业厅排队申请且金额不高而选择放弃。
根据银监会和国家发改委2015年5月联合下发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以及《商业银行服务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目录》(下称《文件》)的规定,除信用卡及贵宾账户外,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客户申请,为其提供一个免收账户管理费(含小额账户管理费)和年费的账户。该《文件》自2014年8月1日起实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自媒体等渠道的不断传播,这项一年前的“旧闻”近日又被热议起来。多数观点认为,银行收费减免本是惠民政策,但执行起来却“藏着掖着”,很多储户至今仍不知情,此举实在“不厚道”。
“被收费”到几时
“什么?免年费?”市民王先生在受访时很惊讶,“还是第一次听说,我在四五家银行都开了卡,但从来不知道还有年费和管理费,也没有查询过。”
市民杜女士在听《法人》记者说可以申请银行卡免年费的消息时连连摇头,表示“不知道”。不过,她说:“既然知道了就去银行办理,几十块钱也是钱。”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免年费政策落地一年来,有65%的人对此不知情,25%的人则是在近段时间微信好友间“奔走相告”才得知这一消息的。
截至目前,多数银行对该政策落实并不到位。连日来,《法人》记者以储户身份分别前往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八家银行做了相关业务的体验。在调查中发现,多数银行存在“储户不问询,银行就不主动告知;储户不主动申请,银行就继续收费”的现象。
记者走访发现,大部分银行要求本人携带银行卡(存折)和身份证件前往网点申请办理,便可免除一张借记卡的账户管理费(含小额账户管理费)和年费,也有少数银行可通过网上银行办理。值得提出的是,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本身就减免了相关费用,均不收取年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
“银行不会自动免除年费和管理费,需储户本人主动申请办理。”中国银行某支行一工作人员表示。
“我去年11月去办的时候,还被告知办不了。今年1月又去了一次,才给办了。”市民李女士向《法人》记者反映,“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事,我和同事说,他们也不知道,看来宣传力度还不够。”
李女士表示,自己每次去银行办业务都来去匆匆,并未注意到银行大厅内关于免年费和小额管理费的相关宣传,银行在自己办业务、取钱的时候也从未提醒过可以申请免年费、管理费,“要不是微信里转发,还不知道这‘冤枉钱’要被扣到什么时候”。
目前,银行业对于收取银行卡年费和管理费的普遍标准为:日均存款余额低于一定数额(通常为300~500元)的账户按月或季度收取3元至9元不等的小额账户管理费,银行卡年费的收费标准为10元/年。
如果办理了小面额的普通储蓄卡,用户每年至少需要花费22元,有的储蓄卡一年的基本账户收费甚至超过利息,相当于倒贴给了银行。
政策宽容谁来埋单
银行卡收取年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已被诟病了多年,监管部门也多次出台新规规范银行收费。此次减免银行卡年费和管理费的惠民政策本该赢得一片叫好,可为何换来的是消费者的不领情?
多数受访者认为,银行作为收费主体,应该履行通知的义务,但大多数储户在办理业务的时候对减免收费的新规并不知情,导致银行收费一直“暗箱操作”,对储户来讲是不公平的。
对此,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坦言,新政策实施后,各家银行都曾通过宣传手册、电子屏,或在银行内张贴公告等形式进行过宣传,但是前来申请免费的市民却并不多。
“不过近段时间来咨询和办理取消年费和管理费的人数明显增多,估计是看到微信转发才来的。”该工作人员说。
本来可以减免的费用仍然在收,很多用户归责于银行不履行新规告知的义务,导致信息不对称。对此,北京市律师协会信托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商务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副会长张远忠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指出,“银监会和发改委的这个联合发文仅仅是个指导性的意见,银行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是没有强制效力的。商业银行作为经济运行的主体,为广大储户提供服务,就收费而言,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张远忠强调:“银行作为收费方,有告知储户的责任和义务,收费要显示公平,没有告知就不可以收费;如果告知之后储户还来办理相关业务,那么商业银行收费就没有问题。”
袁胜寒律师事务所主任袁胜寒律师对此的解读是,“如果储户因为不知道、不知情而没有向银行提出申请,对银行而言,属于没有让储户享受知情权的情形,这种行为应当说是一种违规行为。相关银监部门可以要求银行进行必要的整改。”
除对于银行未主动告知的质疑之外,外界争议的另一焦点是“不申请就不免费”的规定是否合理。
“银行分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本人特地去跑一趟,还得排长队。”已经取消银行卡这两项费用的一位储户说。
当然,银行方面对此也有自己的说辞。一些商业银行在回应质疑时表示,有些客户在一家银行有多个账户,银行无法判断储户究竟要取消哪一个账户的收费,故只能由客户主动申请。
张远忠律师对此表示认可,“储户当初在办理新卡业务时所签署的协议其实就是一份银行与储户的合同,储户签字确认,就表明同意了合同中的收费条款,储户如果没有主动提出申请,那么合同就继续履行有效。所以储户要想终止旧的收费协议,就必须主动去银行申请。”
金融服务应与时俱进
针对新政遭遇“软落实”,一些观点也认为,各地监管部门难逃其责。监管部门只确立银行收费规范,却不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导致新规落实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再者,文件规定“需用户主动申请”,本身亦给执行留下了余地。这样一来,势必会阻碍改革,阻碍百姓分享政策红利。
银行在与消费者的利益博弈中,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自然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策略,再加上服务意识不强,才会出现“公示不充分、减免不主动”的现象。不过,当下互联网金融资讯通畅、交易成本低、没有属地约束、跨时资金配置便捷等属性已经对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构成威胁,并与之展开了一轮轮激烈的资源争夺大战。
张远忠律师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感叹:“激烈的市场化竞争,已经使快速崛起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造成冲击。如果未来更多的消费者选择互联网金融来完成日常金融活动,那么银行收费自然也就收不上去。”
张远忠认为,之所以现在很多消费者认为银行有些收费项目不公平,归根结底还是银行业的竞争不够充分,或者说这一行业形成的一些规则,银行间心照不宣,对相关收费标准达成一种默契。如果将来互联网金融等其他业态足够影响到银行市场的时候,银行间的这些规则才会被充分的竞争强行打破,那么银行自然而然会做出妥协。
对惠民政策的消极执行,凸显传统银行的服务弊端,作为大型金融机构,如果未来不能更好地履行惠民金融的社会使命,那么在激烈的竞争中,其市场地位势必会被快速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