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发放贷款和信用卡之前,银行会要求查看借款人的信用报告,以此作为放贷风险评估项之一,决定其能否通过审批。在查看信用报告时,银行重点查看内容为信贷记录和查询记录。通常来说,在两种情况下借款人会成为银行的“不速之客”,即逾期还款情节过重和信用报告近期被多次查询。
对于后者,很多人表示难以理解。细想一下,一份信用报告短期内被多次查询,可能意味着借款人向多个银行申请了信贷业务。因此,考虑到借款人承担负债过重,还款能力不足,银行将其拒之门外似乎也颇有道理。
事实虽如此,但如果借款人因其他原因被多次查询信用记录,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银行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查询记录中的“查询原因”一项来了解详细情况。贷款专家表示,在我们的信用报告中,查询记录包括查询日期、查询操作员和查询原因等内容。而查询原因又分为本人查询、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后管理、贷款审批、异议查询等。其中,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款审批按风险要素属于负面类,如果这几类查询记录过多,则会导致获批受阻。如果是本人查询信用报告,则不会对审批造成任何影响。
有必要强调一下,信用报告被查询几次才有可能被拒贷,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还需因各家贷款机构的政策而异。比如,花旗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借款人信用报告近期若被查询四次及以上,则很难成功获贷。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在当下时有发生,银行如果未经当事人授权,擅自查询其信用信息,不仅侵犯了当时人的隐私权,甚至导致借款人贷款被拒,怎么办?根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只能经当事人“书面授权”,才能查询个人信用信息。所以,如果你在遇到此问题时,可以向查询机构商量解决办法;若交涉未果,也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反映,中国人民银行会根据《办法》给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