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养老金计算中,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都是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因素。
但是仅仅知道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是算不出养老金来的。
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经历了多次变化,2005年由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相应的计算公式就是那时候建立完善起来的。
我们的缴纳养老保险形成的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和特点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是所有缴费年份的缴费指数的平均值。
缴费指数实际上是我们当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一般是0.6~3之间。
多数自己缴纳社保的人,都是按照最低的缴费比例缴纳的养老保险。这样他们15年的缴费基数都是按照60%社平缴费基数来的,平均缴费指数是0.6。
因此,退休时,基础养老金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1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基础养老金的特点
相对而言,如果缴费年限越长,相应的基础养老金待遇越高。如果能够达到30年,基础养老金,结果就是24%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完全成正比例。
如果缴费指数越高,相应的基础养老金待遇也越高。比如,按照300%的缴费基数缴费,同样缴费15年,结果可以领取3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但是300%基数缴费的钱数却是60%基数的5倍。
由于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也就能够相对于社会生活水平的不贬值,这是与时俱进的一方面。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大家都明白,退休时年龄越大,可以领取养老金时间可能性就越短。因此,国家在确定养老金计发月数的时候,就考虑了这些因素。50岁退休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是195个月,55岁退休是170个月,60岁退休是139个月。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小。相等的个人账户余额情况下,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高。
个人账户余额的形成
个人账户余额形成的因素也是非常麻烦的。目前都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每月进行养老金个人账户划入,恰好是企业职工个人缴费部分。也就相当于个人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由于万一职工没有领取完毕,可以继承这一部分钱,就不存在亏本的可能。
另外,2005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相应的划入比例是缴费基数的12%,也是跟现在不同的。
2016年以来,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由国家统一发布。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2016年之前是由各省市自行确定的养老金记账利率往往比较低,曾经还有过按照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计算的情况。
一般缴费15年最低基数,如果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能够赶得上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的话,缴费15年,个人账户养老金大约是6.2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按照300%缴费,同样假设前提下,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是31.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结果是60%基数的5倍,这是完全按照缴费参数多少的比例来的。
但由于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比较低,所以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会有所贬值。多数情况能够领取3~5%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基本养老金计算结果
计算出来的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我们的基本养老金待遇。
一般缴费15年60%基数可以领取15~17%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社平工资是5000元的情况下也就是750元到850元之间,可以说仅仅比低保水平高一些。
养老金会年年增长
退休之后计算出来的基本养老金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会有国务院发布,关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的通知,然后进行调整。2019年是3月20日由人社部发布的,平均调整水平是5%。
但,并不是每人增加的比例都相同。国家为了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会通过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进行养老金调整,确保低收入人群的养老金增长比例,比平均水平更高一些。
一开始可能只有750~850元,10年之后就可能会增长成1750~1850元之间。
除了基本养老金之外的待遇
实际上基本养老金,仅仅是我们退休人员待遇的一部分。一般各地还会有相应的各种补贴待遇,比如住房补贴、物价补贴、工龄补贴等等,但各地标准并不一样。北方部分地区主要有冬季取暖费补贴,杭州等地区有固定价格补贴。
除此之外,参保人去世以后,家属除了可以领取个人账户余额之外,还可以享受丧葬费和抚恤金、供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等待遇。具体的标准各省市也是不一样的。
综上所述
养老金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是简单提供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就计算出来的。缴纳职工养老保险非常合算,对于退休老年人是一份非常稳定的生活保障。